十七歲的時候就向媽媽出櫃,我們一起哭然後決定接受它。一直以來我覺得我的媽媽進化得很快,她學會上網、學會用msn、也跟著我上UT看看、甚至還能跟我前男友聊天;我們談肛交、也談男同志、談別人的嗑藥文化、談一個人的人生甚或自己該怎麼面對自己。
很多時候我覺得驕傲,我同別人說我有個媽媽,她支持同志、她會偷偷放岡本003超薄保險套(還真是超貼心)在我的外套裡、問我驗了HIV怎麼不順便驗驗梅毒,她會所有這些與那
些--我覺得驕傲,我有個愛我的媽媽,她愛的不是一個虛幻的、從也沒有存在過的異性戀兒子,她愛的是我。
但更多時候我同樣覺得難過與無解,我們同桌吃飯、一起看八點檔、一起在沙發上打瞌睡,她說,她還是不敢跟別人提起我、小心翼翼地問我有否認識不錯的女孩子、可否帶人回來給親戚看看,做做樣子也好。在那些很深很深的夜裡,她還是會敲敲我的房門告訴我她又失眠了她失眠的原因總是因為我。
我想這是妥協,無論愛人與被愛,也無論是什麼樣的關係裡--親人、朋友與愛人,當我們選擇進入一段關係,爾後如果無法輕易捨下不完美的對方,就必須妥協與接受,然而接受有多難、妥協又是多漫長的路。
這無關於是否男同性戀、是否仍能結婚生子,而只關乎於一個媽媽與她的兒子,她對我有所期待,而我沒辦法完成這些期待,對於此我永遠感到最深最深的歉意。
2011-01-27
2011-01-11
2011.01.11
「社會命令我們,因為它外在並且優越於我們;在它與我們之間的道德距離,使它成為權威;面對著這種權威我們必要服從。」
E. Durkheim: La Science Sociale et l'Action
2011-01-08
2011-01-05
動力
對於自己,
所該有的最主要的關懷、最終極的關懷、私己的、無存他者的,
對於這個目前是找不到的,
而或者也可以說,其實程度上或多或寡隱約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麼。
但這無關於自己想追求什麼,
而是在於,自己沒有足夠的動力去追求自己想追求的事物。
沒有足夠的動力。
2011-01-04
同志文學與同志運動
作為一種新社會運動,我認為同志運動極強調個人對自我性別的認同、價值的認同、群體的認同,並且,也亟欲求社會對同志的種種肯認(當然這不會是惟一欲求的,同志的各種人權,反映在法律上、政策上,也都是台灣的同志運動欲追求的,甚而更廣泛的性權都是),所以同志運動走上街頭、走向誰都看得到的光明面,同志面對自己的往常被視為羞恥的羞恥、擁抱他感受他,甚而引以為傲。
2011-01-03
訂閱:
文章 (Atom)